因為一些原因,我離開了原生教會,至於會不會回去,下一步會怎麼做都是未知數。不過還是有和當地的牧者,組成了一個定期的線上小組聚會,討論一些神學議題。之所以不用實體的形式,倒不是因為跟原生教會有仇,而是希望能透過網路突破地理的界線,讓更多人參與。除了防疫的考慮外(當時就是防疫才把原小組轉成線上),我所在的區塊相對偏遠,從捷運站出來也要轉乘公車至少20分鐘才能到,若要堅持實體參與顯然不切實際。儘管目前為止人數慘澹(但我也不太在意人數),至少在形式上已經有個定期的模式和相關歷程文件。
再者,疫情的衝擊掀起了一波聚會直播的風潮。以往幾乎只有大型教會將聚會做直播;有些小教會雖然不抗拒,但是以往沒有誘因和動力,現在也不得不嘗試。這也讓我能在家用網路走走跳跳,看看人家怎麼主持聚會,必要時候再親臨現場即可,就可以趁機做些比較研究,而且可以同時追好幾間教會。這些事情結合起來,也讓我對於教會管理開始有新的想法。但是既然是走跳,所以也就不是刻意針對哪間教會,儘管許多確實是指我的原生教會沒錯,但對號入座的意義也不大: